买球·(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365买球新闻资讯

365买球新闻资讯
<<返回上一页

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 • 研究精选【13】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365买球app官方网站融业务发展战略——基于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调研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4-08-23 03:15:38点击:

  习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中充分肯定了普惠金融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大局出发,聚焦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续扩大金融供给总量,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满意度。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积极搭建优秀研究成果分享平台,希望通过汇集行业力量,促进交流,凝聚行业共识,推动优秀经验做法转化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加速器。本期推荐中国工商银行周月秋、田哲、朱思斯撰写的《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战略研究——基于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调研的实证分析》。本文基于一手调研数据,聚焦被调研企业在新冠疫情前后的生产经营指标变化情况、融资规模、融资成本、融资用途、融资渠道、获取融资的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稳定的融资支持对小微企业持续经营的重要作用,提出商业银行在普惠业务展业过程中要把握好获客与风控的关系,把风控作为普惠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以供读者参阅。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体系造成严重冲击,双向挤压需求端与供给端,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全球物流、人流受到严格限制,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中小企业作为微弱市场主体,在疫情冲击下困难尤其凸显。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较大。

  在此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六稳”“六保”的重要决策部署,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更好支持实体经济。2020年2月1日,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管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出台30条措施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中小企业货币信贷支持力度。2020年4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2020年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总体目标,要求国有大型银行确保小微企业信贷显著增长。

  从普惠金融供给看,截至2020年末,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增速较各项贷款高17.5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8万亿元,占比近1/3,担当普惠金融服务“主力军”。探索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有效发展战略,对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银行自身发展看,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践行金融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内容。普惠金融业务也成为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须着力平衡发展与风险、统筹管理与创新,围绕关键环节,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增强业务竞争力和适用性,以发展快、结构优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服务优打造品牌生态,以能力优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基于一手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旨在对理解小微企业在系统性冲击下承担的风险、提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优化普惠金融业务长效发展机制提供参考。

  本次调研进行时间为2021年1月至2月,采用线上调研形式,共回收调研问卷3050份,经数据清洗、清理无效样本后,共计有效样本2825份。

  企业规模。样本整体由中小微型企业及少量大型企业构成,中型以下企业各个规模分组分布较为平均。从资产规模看,资产总额在1000万以下的样本占27.7%,1000到3000万之间的样本占28.8%,3000万以下的样本占55%以上。从营业收入看,500万以下的样本占13.7%,500万到1000万之间的占10.0%,1000万到3000万之间的占29.1%,3000万到1亿之间的占32.7%,1亿以上的占14.6%。从员工数量上看,5人以下的企业占比7.6%,5人到30人的占比44.8%,30人到100人的样本占比31.2%,100人到300人占比13.6%,300人以上的样本占比2.6%。综合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员工数量三个维度看,接近60%的样本属于小型微型企业,35%左右的样本属于中型企业,5%的企业属于大型企业。

  地域分布。有效样本涵盖全国30个省份(或直辖市),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省的样本比例较大。从区域分布上看,华东区域的样本数量占44%,华北和华南区域的样本占比分别为15%和10%。华东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好,经济活力较高,中小微企业的数量较多,样本的地域分布结构较为合理。

  行业分布。有效样本中占比最高的行业为制造业(41.5%)、批发零售业(26.6%)、建筑业(10%),样本行业结构与我国小微企业整体行业分布情况基本吻合。

  从调研结果看:疫情发生后,新兴产业、科技、民生教育等行业抗冲击能力较强,对现金流比较敏感的餐饮娱乐和批发零售等行业受疫情冲击尤为明显;规模较大企业盈利维持能力最强,同时微型企业体现出了经营灵活性;疫情急需产品相关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好于其他行业;疫情对整体经营指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营收萎缩、现金流恶化,对企业的员工数、库存情况和回款周期的影响暂不明显。

  疫情对盈利端的影响大于收入端,部分企业为了在疫情中获得现金流损失了经营质量。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受疫情影响大。困难和经营成本抬升是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下面临的主要压力。因此,稳定的融资支持对于小微企业持续经营至关重要。

  大部分行业营收规模分布均匀。占比最高的制造业企业营收规模整体偏大;批发零售业、租赁与商务服务行业企业营收规模整体偏小。贴近民生和居民部门的行业营收规模偏小,体现出传统意义上“小本经营”的特征,贴近制造业和生产部门的企业样本整体上规模较大。

  用成本利润率来衡量中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 。调研结果显示,疫情冲击下的中小微企业整体盈利情况以盈利、轻度盈利为主。36%的企业盈利5%以上,47%的企业取得5%以内的微利,10%的企业经营状态为亏损5%以内,5%的企业亏损幅度达到5%到20%,另有2%的企业亏损达到了20%以上。

  农林牧渔、租赁和商务服务行业、信息产业和软件相关行业的盈利情况最好。新兴行业、先进制造业政策红利好,经营韧性强,民生服务业以及文教娱乐相关行业在经营方式和经营策略的调整上更为灵活。

  营收规模较大的企业2020年盈利能力明显好于营收规模较小的企业,在面对重大冲击事件时体现出了更强的经营韧性和盈利能力。营收规模最小的分组(500万以下)盈利能力表现也较好,这与其经营体量小、在面对危机时可以较快地调整经营理念和经营策略有较大关系。

  样本中17%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为疫情急需产品。对比2020年的盈利情况,可以看到疫情急需产品相关行业的盈利、微盈利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同时亏损比例亦明显更低。

  整体同比微增,科技以及民生相关行业盈利情况较好。7%的企业2020年的利润同比增长20%以上,绝大部分企业同比持平(38%)或者同比利润小幅下降(28%)。从行业上来看,软件和信息产业、商贸租赁服务业利润实现同比较大增幅的比例高于其他行业;制造业的利润变化情况和整体样本相近;批发零售行业、建筑业、房地产行业的盈利同比情况较均值更差。

  从规模上看,小微企业受冲击最为明显。从不同的资产规模企业的2020年盈利同比分布情况来看,小微型企业受冲击影响最为明显,同比盈利大幅多增的比例最小、盈利大幅下降的比例最大,体现出小微企业的经营脆弱性。

  从资产负债水平看,资产负债率较低的企业盈利比较稳定,高杠杆企业盈利水平波动较大。选用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表征企业的负债水平,将其从0%到100%分为10个区间。从所有样本的资产负债率分布上可以看出,80%的企业资产负债水平在60%以下,各个负债率区间分布的企业数量基本均匀。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数量越少。从不同负债率水平企业的盈利同比情况上看,低资产负债率的企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或者同比大幅增长的占比都比较低,随着资产负债率升高,高资产负债率水平的企业取得高盈利增长和大幅盈利下降的比例也随之加大,反映出资金杠杆在带来较大的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

  从总资产、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同比变化看,营收规模萎缩,资产变化不大。为了更加全面地衡量疫情对于样本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分别从总资产、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同比变化考察。首先,企业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同比变化率分布相似度较高,同比下降10%到50%的企业占比较高,同比增长的企业占比较少。其次,总资产的同比变化分布呈现出滞后型:大部分企业总资产同比变化不大,总资产同比增加的企业占比高于同比下降的企业,可能的原因是疫情的影响尚未广泛扩及到企业的资产层面365买球app官方网站。

  困难和经营生产成本抬升是中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之下面临的主要经营压力。近50%的受访企业表示面临方困难方面的压力,46%的企业表示面临生产成本抬升的压力,32%的企业面临下游需求不足的压力,31%的企业面临上游原材料供应不畅的压力。

  本次调研时疫情有所缓解,时部分企业已恢复正常生产。但方面的困难仍持续存在。同时,生产成本抬升也是企业的主要压力来源。已经开工的企业面临市场需求疲软,盈利能力恶化;尚未开工的企业负担固定成本,资金链紧张加剧。及时提供小微企业可触及的、稳定的现金流支持至关重要。

  销售回款周期变长,库存变化不大。30%左右的企业表示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大部分(60%)企业表示回款周期有所增加。不同规模的企业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从调研结果看:与中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杠杆率处在较低水平。疫情发生后,小微企业的融资规模上升,普惠金融政策确见成效。疫情发生后,商业银行贷款成为受访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同时,民间借贷在负债结构中占比较高也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于大中型企业的主要原因。

  疫情发生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小微企业的融资用途在疫情发生后有所变化,从主要用于扩大生产变为主要用于支付员工工资和维持经营,主要原因是疫情冲击导致现金流紧张。

  疫情发生后,小微企业的融资期限结构有所优化。疫情发生前以1年以内的短期贷款为主,5年以上的长期贷款占比相较中大型企业较低;疫情发生后,在普惠金融政策的扶持下,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显著上升,有效缓解了企业的压力。

  小微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一是仍有部分融资缺口尚未满足,融资成本依然较高,二是从银行获得贷款的服务体验亟需加强。商业银行需进一步有效落实相关政策,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质量,精简优化贷款流程。

  疫情发生前,被调研企业的整体融资规模不大。21%的受访企业没有进行融资行为,融资规模在50万元以内的企业占比较低在8%左右,融资规模在50万元到100万元,100万元到500万元的公司占比在40%,500万元到1000万元的公司占比在14%,另有17%的公司融资规模达到了1000万元以上。随着企业营收规模的增大,其融资规模随之加大,2019年末,超过40%的小微型企业没有融资,这一比例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迅速下降。

  从行业看,2019年末,制造业、房地产行业、农林牧渔行业和采矿业的高融资行为占比高于其他行业,金融业、商贸零售和科教文卫行业中,未进行融资或小规模融资的企业占比较高,这说明在经济正常运行过程中,相对重资产的行业对于融资支持经营的依赖度较高,而广大“小本经营”的小微企业的融资行为相对较不普遍,这种现象一方面由于企业自身的融资需求属性所决定,另一方面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获得融资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

  疫情发生后,小微企业融资规模有所增长,大企业融资规模增长更为明显,民生相关行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支持。整体上,有28%的企业在2020年没有新增的融资,其余企业在疫情下或多或少获得了新增融资。

  从行业看,2020年新增融资规模较大的行业包括金融业、房地产行业、农林牧渔行业以及制造业,新增融资规模较小的行业包括信息技术以及科技行业、航空运输业以及科教文卫行业。房地产和金融行业有自身的发展周期,且其正常经营运作重度依赖融资支持。交通运输、电影等非居家消费行业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大,大部分企业没有新增融资。

  疫情发生后企业融资主要用于维持运营和支付员工工资,融资用于扩大生产的比例明显下降,大部分民生相关行业企业融资用于支付工资,少量科技企业有扩产行为。疫情发生后,融资用于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员工工资及借新还旧的比例有所上升,融资用于扩大生产的比例有所下降。另外,在疫情发生之前有15%的企业将融资用于加大研发投入,疫情发生之后该部分的比例有小幅下降。疫情对扩大再生产、科研创新等造成了冲击。

  工业制造业、商务租赁行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以及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将融资用于加大研发的占比较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业等本身融资依赖度高,杠杆水平较高的行业疫情下偿债压力凸显;同时,农林牧渔、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管理等相对重资产行业将融资用于维持日常经营的占比也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同时在本次疫情中受影响较重的文教娱乐、批发零售、民生服务以及餐饮住宿等民生相关的行业其融资用途主要为维持日常经营,用于支付房租、水电费开支以及支付员工的工资。

  大部分企业存在融资缺口,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缺口较大,民生相关行业缺口得到一定缓解。超6成企业表示当前存在融资缺口,绝大部分有融资缺口的企业融资需求在500万元以下,其中更多集中在10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与营收水平分布情况基本相同。

  从行业看,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电热燃水供应行业以及采掘业整体的融资缺口比较大,与行业重资产属性密切相关。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体娱乐、航空运输等行业的融资缺口同样较大,主要是因为疫情影响其经营景气程度。

  从规模看,各营业收入区间的企业的无融资需求的占比都比较稳定(30%-40%)。

  小微企业存在融资缺口,银行放贷手续亟需简化。仅有7%的企业表示由于自身的财务状况恶劣产生融资缺口。19%的企业表示时由于缺少合格的抵押物或者质押物导致融资缺口,12%的企业因为银行的贷款手续复杂无法及时从银行取得贷款,9%的企业表示银行的审批周期过长。总的来看,银行的贷款手续复杂且审批周期较长是目前企业反映无法及时获得贷款的主要原因。银行须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优化小微贷款审批放款流程,提升小微客户服务体验。

  从行业看,公共事务管理行业、租赁商贸行业和民生服务、住宿餐饮等行业的企业反映银行的贷款手续繁杂、审批周期时间长问题比较集中,而制造业、房地产行业和建筑业反映相关问题的比例较低,商业银行在经济遭遇重大冲击的背景之下更应注重加强对“弱势”客户的服务质量。

  受访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在5%以下,疫情后的融资成本相较2019年有所下降,高成本融资比例明显下降。疫情发生后,融资成本在3%到5%的公司占比显著上升,融资成本在5%到8%的企业占比从超过30%下降到了20%左右,融资成本在8%到10%、10%到15%的企业占比较2019年变化不大,但融资成本在15%以上的企业占比从2019年的9%下降到了5%。新冠疫情发生后,在国家出台一系列降低小微企业经营成本的政策背景下,实体经济中企业所获得的融资成本确实有明显的下降,特别是获得低成本贷款的比例大幅提高,高成本的融资占比明显下降。

  融资成本随企业规模呈U型分布,中型企业融资成本最低。尽管较2019年融资成本明显下降,但小微企业仍属于融资成本较高的群体,普惠金融政策需要进一步下沉中心、精准施策,鼓励以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增加针对广大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较大型企业在本次调研中反映融资成本较高的原因待进一步研究。

  从融资余额看,现有融资余额较大的公司可以获得的融资价格低于当前融资余额较小的公司。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没有银行贷款的企业,其获得的融资成本明显较高。建议强化对“首贷户”的融资支持,进一步开放政务、交易等行为的信息数据,鼓励针对首贷客群的产品创新。

  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在疫情发生后有所下降,但规模较大企业受益更为明显。我们调研了受访企业的融资成本在疫情前后的变化情况。调研结果显示,有36%的受访企业表示融资成本相比较疫情之前下降了1%以内,25%的企业的融资成本相较疫情前上升了1%以内,22%的企业的融资成本相较疫情前上升了1%以上,另有17%的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了1%以上。

  从营业收入看,小微企业在疫情前后的融资成本上升的比例最大,35%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了1%以上,而营业收入规模在1亿元到2亿元的中大型企业中融资成本上升1%以上的占比仅有17%。虽然针对小微企业出台了多项帮扶政策,但是从执行效果看,大中型企业受益情况反倒好于小微企业。

  从行业看,融资成本显著上升的行业包括水利、电力供应和公共设施管理、餐饮与住宿业、航空运输业以及建筑业和教育业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信息产业和科技行业的融资成本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疫情冲击下大部分中游产业的融资成本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小幅下降,但制造业等相对重资产的行业融资成本显著上升。

  被调研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为银行贷款,占比为80%以上,而且疫情之后选择银行渠道贷款的企业占比有所上升;其次是民间借贷365买球app官方网站,占比较疫情前有所下降;另有极少数的企业存在私募股权和PSP融资行为。银行贷款目前仍是广大企业获取融资的最重要途径。

  受访企业的整体融资期限结构在疫情后有所优化。1到3个月的临时性融资占比下降,5年以上的长期融资占比增加,1年以内的融资仍是主体。规模较大企业的账龄结构优于小微企业。

  从行业看,制造业、农林牧渔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相关行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1年以下短期银行贷款的占比较高,这些行业多为轻资产、科技属性较强的行业,但其经营和盈利情况往往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房地产行业、金融业、餐饮与住宿行业获取的1年期以上银行贷款的比例较高,房地产和金融行业往往拥有较多的重资产抵押品且为银行的传统客户,比较容易获取期限较长的贷款。教育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相关行业企业获得中长期贷款的比例较小,这些行业缺少传统意义上的重资产抵押品,在传统审批视角下较难获得长期稳定的贷款支持。建议引导和鼓励银行拓宽可供担保抵押的资产种类,针对性缓解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获得的银行融资期限明显长于小微企业。

  企业获得贷款的方式上,不动产抵押贷款仍是主流,信用贷款占比在疫情发生后有明显提高。当前,56%的企业通过不动产抵押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54.5%的企业通过申请信用贷款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11%的企业通过保证贷款方式获得贷款,另有4.5%的企业通过动产抵押的方式获得贷款。与疫情发生前相比,通过申请信用贷款方式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占比有明显提升,其他方式获得贷款的企业占比变化不大。获得性高、申请便捷的信用贷款是最为便利的补充现金流方式。疫情发生后,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如将信用贷款占比指标纳入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的评价体系,有力提升商业银行以信用方式发放普惠贷款的内生动力,同时对于广大在疫情中的小微企业而言,与此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督促企业建立更强的信用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经营、借贷、还贷理念环境。

  四分之三的企业获得了银行给予的优惠利率,有效为小微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金融机构有效落实了相关政策,较好地支持了广大市场主体。

  从行业看,大部分行业获得了利率优惠,其中公共设施管理行业、房地产行业、金融业以及电力、热力等公共服务行业从银行贷款时获得利率优惠的占比较低,教育行业、文体娱乐行业以及制造业等获得优惠比例较高。制造业和农林牧渔等中上游企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利率支持,说明银行在贯彻落实优惠利率政策时充分照顾到了对实体经济有支柱意义的企业。

  从营业收入规模看,随着企业规模增大,企业从银行处获得贷款利率优惠的占比随之提高。说明银行放贷时的规模偏好可能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绝大部分受访企业没有购买理财、定期存款等行为。疫情发生前,20%的企业在银行购买了理财产品,5%的企业在银行有定期存款,3%的企业在银行有结构性存管,另有72%的企业没有在银行购买银行的理财、定期存款和结构性存款。疫情发生之后,企业购买理财产品、进行银行定期存款和购买结构性存款的比例均有一定下降,同时不进行任何购买的企业占比有明显的上升。

  购买理财产品占比最高的是金融服务业;大型企业进行理财产品购买行为的比例较高,同时其进行存款和购买理财行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也较为明显。

  只有少量企业获得了商业银行以外的融资支持,且以民间借贷为主,企业获得税收减免和社保优惠较为普遍。受访企业主要是通过债务融资方式获得资金,股权融资模式在广大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中仍然占比较小。

  民间借贷和P2P借贷仍然是企业除了银行贷款之外的主要融资模式,尽管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成本更加低廉,但对于部分小微企业仍然具有可得性不足的情况,另外P2P作为我国今年出现的一种带有民间借贷和互联网标签的融资模式,在经历了2018、2019和2020年的整治之后整体规模已经较小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产品的适用性。

  疫情前后受访企业享受惠企政策的主要情况。我们主要调研了企业在获得应急贷款、获得重点防疫企业贷款、税收减免、房租水电费用减免以及缓缴或返还社保等方面惠企政策的情况。疫情发生后,有11%的企业获得了应急贷款,相较疫情发生前增加了一倍。

  本次调研设置了开放性问题:“贵公司对银行融资支持自身发展有什么诉求”。企业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增加信用贷款额度、增加授信或者增加贷款额度、降低利率、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延长贷款期限、简化贷款手续或减少审批环节。

  其中,最为集中的问题是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商业银行仍需加大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一方面精简优化流程,另一方面向互联网背景银行学习,大力发展场景化服务模式,有效利用大数据和金融科技手段,还应进一步加强与税务部门等部门的合作,获取更加有效真实的经营数据,减少小微企业自身提供资料的成本。

  疫情发生后,大型商业银行积极贯彻国家政策部署,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广大小微企业的定向金融扶植力度,帮扶受疫情影响企业渡过难关。本节基于一手调研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方法,建立金融支持效果识别模型,探究大型商业银行对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的帮扶效果。

  本文选用双重差分(DID)模型作为主要的实证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法是通过时间维度、样本维度的二次差分,消除其他内生影响和共有外生因素,从而考察政策在实施前后影响的定量分析方法。双重差分法主要构建思想见图1。

  本文以中小企业的利润作为被解释变量。将疫情发生前使用了普惠金融贷款产品的中小企业利润记为 ,疫情发生前未使用普惠金融贷款产品的中小企业利润记为 ,则疫情前的回归方程可以表示为:

  疫情发生之后,使用了普惠金融贷款产品的中小企业利润记为 ,疫情发生后未使用普惠金融贷款产品的企业利润记为 ,则疫情后的回归方程为:

  为了研究疫情发生前后中小企业的盈利情况是否存在显著的变化,用(3)式减去(1)式,同时使用(4)式减去(2)式,得到第一重差分:

  在(7)式中被解释变量为 , 为解释变量, 为随机扰动项,dumi为个体虚拟变量,dumt表示时间虚拟变量,h表示个体虚拟变量和时间虚拟变量的交互乘积项,即双重差分估计量,即作为判断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在疫情中对中小企业经营影响是否显著的主要依据。

  首先不考虑其他控制变量,t=0和t=1分别表示基期(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底)和疫情发生后(2020年底),i=0和i=1分别表示未享受到银行普惠金融贷款服务和享受到了银行普惠金融普惠贷款服务,于是,两组样本中小企业在疫情前后的利润变化分别为:

  交互乘积项h前面的系数 衡量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贷款服务对于中小企业利润率在疫情前后的净影响。

  被解释变量。我们关心的问题是疫情前后中小企业的经营改善情况,使用中小企业的净利润的改善情况来衡量。主要使用本次调研问卷数据,具体的计算方式为:(当期的营业收入-当期的营业成本),分为疫情发生前(2019年底)和疫情发生之后(2020年底)分别对应计算。

  解释变量。本问题中的解释变量主要是双差分问题的交叉乘积项的估计变量,由时间虚拟变量dumt和个体虚拟变量dumi相乘得到。其中,若企业享受到了普惠金融服务则赋值为1,否则为0;对于时间虚拟变量而言,若样本处在疫情发生之前则为1,若处在疫情发生之后则为0。

  控制变量。本文设置的控制变量主要包含宏观经济变量和其他与企业盈利有关的个体变量两类。宏观变量方面,选用GDP增速作为宏观经济增长的度量,使用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作为社会流动性的表征变量。企业微观变量方面,选用公司的总资产、公司的员工人数以及公司是否为疫情受益行业3个微观变量。

  筛选2020年底营业收入规模在3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样本共1488个,作为本问题的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接受了普惠金融服务)企业占比54.8%,对照组样本占比45.1%。

  对照组和实验组ROA、营收、总资产、净利润情况如下图所示。受到疫情冲击后,两组样本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均下降(总资产除外);但组间营业收入、净利润的下降幅度并没有明显差异,实验组的总资产收益率保持平稳。

  主要变量的基本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与2020年的净利润相比,2019年的样本净利润整体波动更大。

  首先在不引入其他控制变量的情况下进行DID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如(11)式所示。

  表2展示了回归结果。首先,从净利润的角度来看个体变量dumi和交互变量h具有较好的统计显著性,且二者均显著为正,时间变量虽然回归结果为负但是并不显著。回归结果说明,使用了普惠金融产品的中小企业在疫情后的利润改善程度是显著好于未使用普惠金融产品企业的。但这种改善是由于普惠金融服务,还是这类企业自身的其他特性决定的呢?我们从双重差分的参数h的估计量可以观察到,h为正向显著,说明商业银行提供的普惠金融贷款服务有效地改善了中小企业在经历疫情之后的净利润,使得广大的使用企业得以从中受益。

  此外我们还对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收入分别建立了模型并加以估计,估计结果显示,营业收入为被解释变量时,结果与净利润的回归结果相似,个体变量显著为正,交互项变量同样显著为正,时间变量为负且不显著。总资产收益率方面,个体变量为负但并不显著,时间变量为负且较为显著,交互项变量显著为正。说明享受普惠金融贷款服务对小微企业的营业收入改善和总资产收益率改善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果。

  基准估计结果显示,两种普惠金融贷款服务在改善小微企业在疫情前后的净利润、营业收入情况和盈利能力上均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检验模型所得结论的可信度和稳健性,我们在基准回归模型的基础之上增加了若干相关的控制变量,重新进行三个回归。如前文所属加入的控制变量有两类共5个:宏观变量包括GDP增长率、M2增长率,微观变量包括企业2019年和2020年的总资产(用Asset表示)、员工人数(用Employee表示)和是否为疫情受益企业(用Ben表示)。

  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首先从宏观变量的角度来看,GDP增速对于中小企业的净利润、总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收率都有较高的显著性,宏观经济形势对于企业的经营有着较强的影响。但是M2增速在三个模型中均没有体现出显著性。其次,对于企业的净利润而言,企业的总资产、员工数量、是否为疫情受益的行业均体现出了较好的显著性,且均为正向影响。对于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而言,企业的资产总量和是否为疫情受益行业两个变量较为显著,且均为正向影响,企业的员工人数并不显著。最后,对于企业的营业收入而言,企业的总资产规模和是否为疫情受益行业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个体变量方面,加入控制变量的模型与基准模型的结论基本一致,三个模型在交互项h上的结果同样显示与基准模型的方向和显著性结论是相同的,这说明模型稳健性较好,在加入了合适的控制变量之后模型的基本结论并没有发生变化,普惠金融贷款服务有助于中小企业在疫情之后恢复其经营状况。模型结论说明,商业银行在疫情中实施的普惠金融政策起到了帮扶中小企业渡过经营难关的作用。

  本文研究的目标是识别普惠金融贷款服务对于小微企业在疫情中的帮扶作用,因此以接受了普惠金融服务的企业为实验组,未接受普惠金融服务企业为对照组进行了研究。但是受访企业中未接受普惠金融服务的企业中,存在一部分本身不存在融资需求或者通过其他金融机构或者民间借贷方式将自身融资需求满足的样本,因而我们需要将未接受普惠金融服务的样本中真正存在融资需求的样本识别出来。之后再将对照组聚焦到这些本身具有真实的融资需求但没有被有效满足的样本中。

  本次调研的问卷中设计了关于企业如未能成功获得贷款,具体原因的题目,其选项为:财务状况恶化影响融资;缺少合格的抵押、质押物条件;贷款手续复杂;审批周期长;银行贷款利率高。我们将财务状况恶化影响融资;缺少合格的抵押、质押物条件和银行贷款利率高三种情况认定为企业因自身资质或者贷款成本原因导致的未能融资,识别为企业自身具有融资需求但是未能有效满足,将选择其他选项的企业认定为企业融资需求不明确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满足。并将认定为具有真实融资需求的企业组重新设定为对照组。

  在1488个样本中未使用普惠金融服务的企业有672家,占比45.1%,其中选择未取得贷款原因是财务状况恶化影响融资或者缺少合格的抵押、质押物条件的企业共有415家,占原对照组样本总数的61.47%。

  下面使用对具有真实融资需求的企业作为对照组365买球app官方网站,剔除前文模型中不显著的控制变量M2之后再进行一次回归,本次回归样本总数变为1231个,其中接受了普惠金融服务样本816个,未接受普惠金融服务样本415个,回归结果如表4。

  在对未参与普惠金融服务的企业进行进一步融资需求有效性识别后的模型的显著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三个模型的dumi个体变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同时三个模型的交互项h的取值相较原模型同样有较为明显增加。与此同时,对于净利润的模型交互项h的显著性也有明显增强,这说明在对对照组进行有效性识别之后,普惠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经营改善的效果有效性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验证,模型的结论再次得到了验证。

  基于以上模型可以得出:在控制相关因素后,普惠金融服务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起到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对中小企业的利润、盈利能力和营收扩张上均有显著的政策有效性。

  本文利用多种实证方法方法,对小微企业在疫情冲击下的胜场经营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验证了大型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对小微企业的有力支持作用,加入控制变量的稳健性检验模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基准模型的结论。

  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优惠融资政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通过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有效帮扶广大小微企业改善经营条件、渡过疫情难关。

  目前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满足情况仍然具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建议商业银行充分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金融科技技术,增加银行从多种渠道获取企业经营情况数据的能力,提升银行自身主动识别企业经营质量和风险的能力,进一步精简现有的贷款流程和审批程序,减轻小微企业在申请贷款时的时间成本和流程复杂度,提高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大型商业银行需准确把握普惠业务发展中获客和风控的关系。普惠业务的重要意义在于大客群,获客是普惠业务价值贡献的出发点、发力点和落脚点。风控是普惠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尤其在当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疫情形势仍不明朗的背景下,要把握“宽入口、窄出口”原则。从获客源头控制风险,实现风险前置控制。具体来说,一是大力推进渠道批量获客,深化银担、银保、银政合作,拓宽与核心企业和场景平台合作,提升获客效率。二是强化科技赋能,加强数字化经营,集成系统平台资源,发挥数字要素价值。三是聚焦重点行业客群,聚焦分支行所在地的优势产业,紧贴当地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适应本地化发展需求,提升产品和服务方案针对性。此外,应推动各分支行结合实际情况,找准市场定位,差异化经营,推进“一行一策” 。在产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园区金融、供应链金融、线上金融、综合金融服务进行本地化探索实践,形成本地化的经营特色和品牌形象。在精耕细作的基础上有效控制不良风险。

  小微企业处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大环境下,与国民经济整体走势息息相关,在当前整体经济背景下,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面临的区域性、行业性信贷风险逐渐凸显,信贷资产风险防控压力加大。应进一步重视整体市场规划的作用,防止爆发行业性、区域性风险,利用大数据技术,重点监测宏观经济景气指标、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走势、地区民间借贷活跃程度等金融环境指标。对信贷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加强预警,有选择地要求客户增加担保措施,增强风险缓释的有效性。评估辖内风险多发地区的特征,结合当地特色,优先选择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支持行业的小微客户。

  本文收录于《中国银行业发展研究优秀成果作品选集(2021)》,该书将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发行,欢迎关注订阅!

  上一篇: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 • 研究精选【16】数字乡村金融服务创新有效路径研究

  下一篇: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 • 研究精选【10】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研究365买球在线365买球在线365买球在线